刘尚希: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环评是环境保护源头预防的一项重要制度。

当前,我国北方采暖地区城镇已基本形成以集中供暖为主、多种供暖方式为补充的格局,但还存在热源供给不足、清洁热源比重偏低、供暖能耗高、污染大等问题。对此,《意见》强调,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有效的督查制度,加强对本地区城镇清洁供暖工作的监督检查。

刘尚希: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对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推进北方城镇清洁供暖时间紧、任务重,执行起来也会有一定困难。距离北方地区开始冬季集中供暖不足两个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清洁供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北方采暖区的清洁供暖工作开展进一步部署。此外,现在各级政府都在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劣质散煤,整治散煤销售场所,从源头上杜绝劣质散煤进入市场。在具体实施中效果如何,这就需要监管来发挥作用。

因地制宜推进天然气和电供暖。而在电力资源充足地区,优先发展用户终端电供暖方式,综合运用各类热泵、高效电锅炉等多种方式推进电供暖,积极发展电供暖与蓄热相结合供暖模式。对监管不力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实施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资源环境耗损加剧与趋缓程度,进一步将超载等级分为红色和橙色两个预警等级、临界超载等级分为黄色和蓝色两个预警等级、不超载等级确定为绿色无警等级。并明确对红色预警区、绿色无警区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等级降低或提高的地区,分别实行对应的综合奖惩措施。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视情况给予诫勉、责令公开道歉、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纪处分。《意见》指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为超载、临界超载、不超载3个等级。

《意见》要求,对红色预警区,针对超载因素实施最严格的区域限批,依法暂停办理相关行业领域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审批手续等。对现有严重破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违法排污破坏生态资源的企业,依法限制生产、停产整顿,并依法依规采取罚款、责令停业、关闭以及将相关责任人移送行政拘留等措施从严惩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刘尚希: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超载等级最严重的红色预警区将面临最严格的区域限批,严重破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企业、管理不力的政府部门负责人、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等责任主体将受到严厉处罚。对监管不力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实施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意见》同时提出针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生态和海域等单项评价要素的具体管控措施。对绿色无警区,研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发展权补偿制度,鼓励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适宜产业发展,加大绿色金融倾斜力度,提高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权重

监测数据一点多发,与地方环保部门共享。相关部门因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不一致、方法标准不统一、信息发布缺乏会商机制,亦会导致不同部门同类环境监测数据不一致不可比,引发公众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质疑。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弄虚作假的企业、机构和个人信息应向社会公开,并依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发展改革、工商、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联合惩戒,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刘志全称,地方不当干预环境监测行为时有发生,如指使相关人员通过干扰采样设施等手段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

刘尚希: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排污单位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也屡禁不止,有些企业为了逃避监管,蓄意干扰监测现场采样,篡改、伪造监测数据。一些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受利益驱动,或屈从于委托单位的无理要求,编造数据、出假报告以赚取利润,或者为了抢占市场低价竞争,为了降低成本不按规范开展监测活动,监测质量堪忧。

为严厉惩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意见》表示,查实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弄虚作假或参与弄虚作假的,环保、部门依法予以处罚。质检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撤销有关资质认定证书。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法处罚外,有关部门还将依法追究连带责任。2017年8月,参照借鉴空气监测事权上收好的经验和做法,环境保护部启动了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工作,以国家考核、国家监测、数据共享为原则,以确保地表水数据质量为核心,以实现水质自动监测为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国家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为坚决防范地方和部门不当干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地方党委和政府对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负领导责任,对弄虚作假问题突出的市(地、州、盟),环境保护部和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公开约谈市政府负责人,责成当地政府查处和整改。刘志全介绍,2016年11月底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436个国控空气监测站点,全部实现监测事权上收,由环境保护部所属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直接管理,委托第三方公司运行维护。

环境保护部监测司司长刘志全介绍,当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是人为干预导致数据失真,二是客观局限导致数据不准。《意见》还明确了排污单位对自行监测数据质量承担主体责任,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

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和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或人员、仪器、设备等能力不足,也会造成监测数据不准确、不科学。根据近年来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试点情况,环保部正在全面布设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计划于2020年底前建成。

当前,地方不当干预环境监测行为时有发生,排污单位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屡禁不止,环境监测机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为切实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监测总站运用数据审核平台,及时发现监测数据异常,有效识别人为干扰。

《意见》还对重点排污单位明确提出了自行监测要求,定期检定或校准,数据要逐步实现全国联网质检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撤销有关资质认定证书。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当前,地方不当干预环境监测行为时有发生,排污单位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屡禁不止,环境监测机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为切实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

相关部门因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不一致、方法标准不统一、信息发布缺乏会商机制,亦会导致不同部门同类环境监测数据不一致不可比,引发公众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质疑。为严厉惩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意见》表示,查实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弄虚作假或参与弄虚作假的,环保、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和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或人员、仪器、设备等能力不足,也会造成监测数据不准确、不科学。刘志全称,地方不当干预环境监测行为时有发生,如指使相关人员通过干扰采样设施等手段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

《意见》还明确了排污单位对自行监测数据质量承担主体责任,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弄虚作假的企业、机构和个人信息应向社会公开,并依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发展改革、工商、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联合惩戒,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环境保护部监测司司长刘志全介绍,当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是人为干预导致数据失真,二是客观局限导致数据不准。监测数据一点多发,与地方环保部门共享。一些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受利益驱动,或屈从于委托单位的无理要求,编造数据、出假报告以赚取利润,或者为了抢占市场低价竞争,为了降低成本不按规范开展监测活动,监测质量堪忧。《意见》还对重点排污单位明确提出了自行监测要求,定期检定或校准,数据要逐步实现全国联网。

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法处罚外,有关部门还将依法追究连带责任。刘志全介绍,2016年11月底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436个国控空气监测站点,全部实现监测事权上收,由环境保护部所属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直接管理,委托第三方公司运行维护。

排污单位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也屡禁不止,有些企业为了逃避监管,蓄意干扰监测现场采样,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监测总站运用数据审核平台,及时发现监测数据异常,有效识别人为干扰。

根据近年来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试点情况,环保部正在全面布设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计划于2020年底前建成。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章为原创、翻译或编译,转载请注明来自平原督邮网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